作者:核动力蜗牛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《电机产品技术前哨》

在需求倒逼下,追求高功率密度、高扭矩密度是电机开发的强诉求。在各自擅长的关键技术上,百家争鸣局势呈现,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性的技术路线。值此形势,正是对各家技术学习、消化、吸收的大好机会。本期给大家带来英国Equipmake公司的高密度电机技术。

01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Equipmake的先进产品

Equipmake公司介绍

Equipmake是一家英国电机公司,企业不大,创新力很强。其产品以高扭矩密度、高功率密度、集成化、小型化为特色,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一些拳头产品。

按扭矩从大到小命名的三款产品分别是APM-120、APM-200、HTM3500。APM-120早期比较出名,14kg的重量出125Nm@120kw,2017年就推出了,这指标在五年后仍然惊艳。后面他们又陆续推出了APM-200,和HTM3500等扭矩更大的电机,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密度的特色。今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AMP-200这款产品。

APM-200电机介绍

初识该产品是通过官宣的介绍视频,第一眼觉得制造工艺精良,第二眼看到性能指标优异,第三眼细发现确实有料,值得花点时间细细道来。

对该电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极其紧凑的集成系统,抛开背包控制器,电机同轴集成了一个速比5.5的行星减速器。减速器和电机共用机壳、端盖、轴承和冷却系统,如此大幅度减少尺寸。

同时从图示比例看,冷却机壳薄且短,电机结构设计也非常简洁。看得出设计者有追求极致简洁的偏执倾向。

仔细研究该电机的技术指标,电机+减速器总共49kg,出2475Nm的力矩,被50.5Nm/kg的总成扭矩密度惊艳到了。 数据要对比才有概念。我们在2019年设计的一款圆线驱动电机 2800Nm整机重量需要140kg,2020年采用了扁线等技术有所长进,1500Nm的扭矩做到了80kg,但相比APM-200差距甚远。当然这里很大区别在于是否集成减速器,但能够做出这么轻的大扭矩减速齿轮,并紧凑的和电机集成一体已经足够惊艳,有这金刚钻,必然会做这瓷器活。

其实抛开减速器,电机本体的扭矩密度也到11.3Nm/kg,功率密度达到5.5kw/kg,表现也不俗。

细看电机方案也有独特之处,它采用的是16极18槽的集中绕组,转子采用Spoke结构,国内也叫切向结构或者轮辐结构。这和国内采用的转子拓扑大相径庭。我们一般习惯采用V字或者双V、V一的转子拓扑,而且倾向于选择整数槽槽极比。这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同。

APM-200的技术策略

现在我们不禁要问,Equipmake是如何做到如此高密度的设计的,我梳理了一下,他用了五种技术策略,且容慢慢道来。

策略一:电机高速化+减速器

将电机转速提高,从而同样功率下,电机尺寸和重量大幅度减小,同时集成减速器,使得扭矩放大。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:减速器本身的重量和它换来的扭密提升相比是不是划算?答案是很划算, 我统计了一下Equipmake两款电机,APM200 增加了9kg的减速器重量,换来了4.49倍的扭密提升;APM120增加了5.5kg的重量,换来了4.31倍的扭密提升。但这么划算的买卖是有高门槛的。需要减速器“设计-制造-冷却-集成-可靠性”等关键技术支撑,非长期积累,功力深厚不能支撑。

策略二:极致的结构设计

这里说的是极致压缩的结构件的尺寸。以冷却水套机壳为例,该产品做到了9mm壁厚,在9mm的厚度中要构建出内壁、水道、外壁三层结构,对工艺的挑战极大。另外该电机的绕组端部尺寸也压缩致极矮,按照比例测绘绕组端部线包高度小于20mm。被压缩的这部分结构是不参与出力的, 为出力的定转子腾出了空间,使得同外形尺寸下扭矩得以上升。

策略三:多极集中绕组

APM200采用的是16极18槽的槽极配合,其实不仅这款,Equipmake的其它产品都倾向于采用多极的集中绕组架构。这种架构有两个好处,第一就是“大裂比”(定子内径相对较大),如下图所示,左侧是6极36槽分布绕组,右侧是16极18槽的集中绕组,明显后者的定子内径更大,更大的内径会带来更多的磁通,非常有利于提高扭矩密度。另外一方面集中绕组还会带来绕组端部高度的降低,使得结构紧凑化。

策略四:SPOKE聚磁结构

Equipmake确实对SPOKE结构情有独钟,这种结构有何独特?他们官方的说法是SPOKE结构漏磁较其它IPM结构更小,漏磁小则磁通增强,同样的扭矩,磁钢用量可以减少25%。当然反过来也成立,同样用量的磁钢用量扭矩也会增加。

其实这类结构还有一种优势没有点出,那就是“聚磁能力更强”,可以用较弱的磁材产生比较强的磁场和扭矩。如下图所示是另外一个单位的实践成果,他们充分利用了该结构的聚磁特性,即便采用铁氧体这类性能较弱的材料,也达到了Nissan2010leaf “V一”磁极相似的性能和尺寸,甚至还略小一点。当然逻辑反过来也成立,用同样强性能的磁性材料,该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扭矩

策略五:独特的转子冷却方式

最后一个策略是他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转子冷却结构,如下图所示在每块磁钢和铝合金轮毂“hub”之间设计了一个冷却流道。这个流道成了转子冷却的关键,冷却液会通过这16个流道从电机的一端贯穿到转子另一端,使得磁钢得以冷却。这样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,它的逻辑是这样的:磁钢被直接冷却→磁钢温度一直小于100℃→选择低矫顽力高剩磁的磁钢→磁钢的工作点更高→更大的磁通→更高的扭矩。

小结:这五个技术策略,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用了减速器,电机转速上升,用转速换扭矩,这会使得磁钢的温度会提高,因此他们采用了转子磁钢冷却技术作补充。采用Spoke结构磁通得以增强,扭密会加大。但这种结构容易产生局部退磁,因此也需要更好的转子冷却用来补充,使得磁钢工作在不易退磁的低温环境。另外使用多极集中绕组,使得绕组端部有可能更紧凑,使得极致化设计成为可能。可以看出设计者作了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

02

———

对标分析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了解事物的最好路径就是想办法自己造一个。因此我们就按公开的资料,重新构建它的电磁模型,以便更深入地学习。下面就是我们大致比例构建的初始模型,外径300mm叠高100,气隙1mm,绕组、槽型和磁钢参数都是估算的。

在给定了650Vdc,380Arms约束条件后,我们分析了初始模型的map后,可以确认最高扭矩450Nm、最大功率220kw、最高效率96%+以上是比较容易满足的。说明这种磁极结构确实存在高输出能力的优点。但也发现一个缺点,磁钢上的涡流损耗非常大,特别在高速峰值功率曲线上,涡流损耗超过了10kw,这是集中绕组带来的缺点。显然这是没法用的。

针对这种情况,Equipmake采取了一种简单的策略:“磁钢轴向分段”。它的原理是碎片化磁钢涡流环路,使得环流阻抗增加,从而损耗降低。这个型号轴向分了两端,我计算了一下分五段之后涡流损耗抑制系数大致是0.2117,相当于抑制了80%的涡流损耗。

加了修正系数后,重新仿真,可以确认利用磁钢分段大幅度抑制磁钢涡流损耗。

初步模型和真实模型肯定有差距,也不保证Equipmake在披露资料时会留一手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结构充分优化,以发现其完整特性。我们采用自研软件VMDesigner从四个视角进行多目标优化,分别是:

扭矩密度视角:“重量”和“单位扭矩损耗可靠性视角:“磁钢工作点”和“磁钢上的涡流损耗”效率视角:“最高效率”、“高效面积”功率视角:“峰值功率”和“反电动势 ”NVH视角: “转矩脉动”、“齿槽转矩”

这里面扭矩密度视角来看,我这里用了电机重量“Mall”“单位扭矩总损耗”这一对目标,内在的含义是什么呢?“单独追求扭矩大小没有意义,峰值扭矩及其维持的时间合起来才重要”。而时间的长度和损耗有关系,因此要优化的目标是“单位扭矩损耗”,这个值越小,同样的冷却条件所能维持的时间越长,反过来同样的热时间下,转矩也能更大。

另外一对目标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也很重要,就是磁钢的工作点磁钢上的涡流损耗,这是因为SPOKE这种结构磁钢靠近气隙处容易产生局部低点,而且分数槽配合也会带来磁钢上的损耗过大。这两种状态都不利于磁钢安全,因此有必要加入考量范围。当然还有其它视角也很重要,考虑主题聚焦,在这里不展开。

当设置了这些目标后,我们通过扫描定转子结构参数绕组参数通过3天的逐代优化我们能够观察到优化效果。

从扭矩密度的视角来看,初始方案在电机重量19.5kg时单位转矩损耗在28w/Nm左右,而优化后的前沿解,存在单位转矩损耗在20w/Nm以内的解,扭矩密度将会更大。

从磁钢可靠性视角来看,初始方案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。峰值扭矩下的磁钢工作点 0.18Tesla,高速下磁钢涡流损耗6000w。而在前沿解上磁钢最低工作点可以到0.3Tesla以上,磁钢损耗可以在4000w以内,优化效果明显。

从效率视角来看,最高效率、高小面积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。

从输出功率的视角来看,在保证反电动势1000~1100Vrms以内,存在较多的功率超过220kw的解。

从NVH的视角来看,转矩脉动和齿槽转矩也能优化到较低水平。

最后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个方案,作为研究个体。优化前后扭矩密度、 高效面积和磁钢安全性、NVH四个维度的性能都得提升。这说明这种Spoke-16P18S的拓扑结构方案好坏差异性很大, 需要精准设计, 简单模仿容易出问题。

这里稍微提一下上表中的“峰值转矩维持时间”,优化完后它能维持49.85s,这是什么概念呢?就是在不考虑任何散热的条件,500Nm的出力状态绕组能维持安全运行50s。在实际散热条件下,运行时间可以达到2分钟以上。这说明该结构具备很强的扭矩输出能力。

对比优化前后的方案,它的结构非常接近, 在磁钢形状、磁钢槽口尺寸、定子槽型、绕组匝数上略有不同程度的区别。但性能相差较大。

以磁钢最低工作点为例,如下图中表所示,略微调整了磁钢顶部结构的尺寸 就能使得磁钢最低工作点从0.16提高到0.27Tesla,但反过来也一样,设计不当也容易产生退磁风险。

回到主题,通过对标分析我们学到了什么?大致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:

APM200选择的拓扑结构确实有高扭密优势,Φ300mm*70mm的尺寸、19kg 的有效重量,能够出500Nm并维持2分钟;功率输出能力较强,在650Vdc380Arms电源供电下,电机轻松实现220kw以上的峰值功率,优化方案峰值功率达到了300kw;这种拓扑结构磁钢容易退磁,即在高速下涡流损耗较大,又在高载下磁钢有具备低工作区,因此需要特别谨慎应对;这类结构靠近气隙两侧的定转子参数非常敏感,比如定子槽口参数和磁钢槽口参数,需要谨慎寻优。

03

————

总结

Equipmake公司高密度产品的学习,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,但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创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。作为在一线的工作者,深知创新来自长期的积累极致的追求。什么是极致追求?是为了目标,毫厘比较,融合各关键技术,形成强强互补的策略组合。所谓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”,希望国内同行也能参考借鉴,勉励同行。